学术天地
弘德聚神·丹青熔铸传统魂——品读赵君峰的工笔画作与艺术人生
发布时间:2017.03.31 编辑:本站 来源:本站

弘德聚神·丹青熔铸传统魂

——品读赵君峰的工笔画作与艺术人生

艾  佳    艾前进

从河北邢台柏乡工笔画产业大军中走出来的赵君峰,没有名优大学绘画科班出身的学历证明,也没有超乎常人的禀赋异质,却用了34年的坚守,丹青熔铸传统魂,专心工笔绘仙佛,得到金大钧、萧玉田等名师指导,画出了一个弘德聚神奇迹。 

赵君锋为心中的事业奉献了青春年华。多年来,他从中国书画函授大学汲取学术营养,持续研习陈老莲、任伯年、徐燕荪等历代名家画风的工笔画艺术,被河北省美术家协会吸收为会员,成为八一书画院特聘画家,担任河北侨商艺术家联谊会理事,世界华人实力书画家协会画院执行院长。近些年来,赵君峰的多幅作品获得政府奖,被国家和地方博物馆珍藏,并有作品被国务院作为国礼赠送外国友人,被中国公益事业联合会评为全国公益爱心艺术家。

“精致缜密,造化出奇”,是工笔名家金大钧对赵君峰的艺术评价。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赵君峰画集》,收录了他近年创作的《群仙祝寿》等58幅精品,气韵生动,笔触细腻,传神写心,意境深远。画家绘人状物,无论仙佛、仕女、鬼怪、高人逸士皆充满情境,颇具古韵。作品寓意深刻,通俗易明,有卓然天成之感。

传承文化遗产不泥古,弘艺精品创作不离宗。我们走进京郊的君峰画室,赵君峰正在潜心创作绢本《十八罗汉朝观音》。画家将佛教思想充分融入到这幅长卷中,人物动作、神态极为丰富,论经求道者态度端正诚恳,施展法术者尽显神通,题字阅卷者心旷神怡,整个画卷不仅将人物的形态体现地淋漓尽致,对人物的衣着、装饰以及景物的描绘也精致独到。现场品读,心生惊奇,在书画领域极度市场化与功利化的今天,他还能用心临摹,承续古典写实画作精髓,不随波逐流,保持秉性,确属难得。

丹青熔铸传统魂。赵君峰的作品弘德聚神,表现出积极向上的意境,在“似”与“不似”、传统与非传统间不断探索。他自小学艺工笔画而结缘仙佛,使自己的人生轨迹发生了很大改变。30多年来,他把一个人最好的青春年华完完全全地交给了他崇尚的事业,不惧艰辛,忍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孤独寂寞,向自己心中的工笔画艺术圣地前行。



结缘仙佛  人生轨迹发生大改变



邢襄古国,顺德旧府。拥有3500年历史的河北邢台,人文厚重,是中国工笔画之乡和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以宁晋工笔画为龙头的农民工笔画,成为带动邢台周边区域最具活力的民间文化产业。

1974年,赵君峰出生于河北省邢台市柏乡县农村。他赶上了上世纪80年代初兴起的农民工笔画热潮,当时县里从事工笔画创作、临摹的人员有数百人,多为20岁上下的新生代农民。在小学美术课上,他受到了相对规范的传统工笔画启蒙艺术。传统工笔画是一门古老艺术,画题大多表现的形象为古代神仙、仕女、隐士、典故,从小在心灵深处受到艺术、哲学、宗教影响,结缘仙佛从而产生神圣性与敬畏。但他完全没有意识到,用工笔画艺术再现仙佛会和自己的一生有什么关联。

传承千年的仙佛工笔画,带给他一个个神秘的历史传说和典故,使他的内心极大震撼。传统工笔画的艺术价值,甚至其中讲述的故事,他并不了解,只是情不自禁地被工笔艺术的精湛画技深深吸引。他喜欢上了工笔画中的仙佛人物,仙女丰腴优美,风情万种;神佛姿态各异,脱俗灵性。而这一切,只需要工笔的线条。画仙描佛,赵君峰很上心,一堂美术课,他的速写本上画满了形态万千的佛手佛脚。从此,他把仙佛工笔画作为艺术专攻,人生轨迹从此发生改变。

农家子弟专攻工笔画技艺,最初的目的是不再做农民,但“沉下去”的赵君峰却忽视了基础教育的基础文化课,与同龄人相比“输”在了高考的起跑线上,要想有更好的人生结果,只能“钻进去”深度研习画技,自成一派。当下时代的进步,视野的拓展,让许多年轻艺术家的绘画技能与艺术想象力不断得到提升,但面对多元的价值选择和物欲横流的现实,不少从业者在做人的价值观上有扭曲,从艺的持久性缺乏持守。赵君峰相比同龄人中的学院派,没有“高贵出身”,唯有对人生价值的正确掌握和对艺术使命的高远追求。无论是做工笔画学生,还是带徒弟,亦或担任画院执行院长,他都心存仙佛,老实做人,严肃做事,慎终如始。这看似简单的人生价值追求,其实折射了来自一个优秀民族的精神气质,坚守了人生宠辱不可或缺的底线,这是值得画界深思和学习、鼓呼与宣扬的。

在赵君峰的代表作中,他将民间神话传说中的神仙、佛陀作为描绘对象,画风超凡脱俗,有轩昂之势。这些画作,工则笔墨精致异常,经得起推敲,写意处的笔墨涵蕴有味,颇具古韵仙风。绢本《群仙祝寿》呈现众仙为王母祝寿的盛况,但见画中王母端坐中央,泰然自若,面容慈祥,前来祝寿的众仙或敬送仙桃,或开怀畅饮,或相谈甚欢。通观作品布局,宛若众星捧月,作者不仅着重于描绘王母与祝寿诸仙的神态,仙女奏乐,仙童伴随,仙鹤飞舞,皆跃然纸上,人物刻画惟妙惟肖,细致入微,活灵活现,一派神仙聚会的好景致。作品《十八罗汉朝观音》,画家将佛教思想充分融入画作主题,在这幅长卷中,人物动作、神态极为丰富,论经求道者态度端正诚恳,施展法术者尽显神通,题字阅卷者心旷神怡,整个画卷不仅将人物的形态体现地淋漓尽致,对人物的衣着、装饰以及景物的描绘则更为景致,观者甚至可以感受到画中风物的纹理与材质,无论是画工还是架构都令人叹服不已。

绢本《释迦摩尼佛会图》,画家所绘人物超越以往,达四十多位。佛祖、菩萨、罗汉、天王齐聚一厅,阐经论教,充实表现了佛会的空前盛况。在这幅画作中,人物面部表情尤为突出,但见佛祖神态安详,端坐中央。众位菩萨位列佛祖左右,其余人众皆侍立两旁,气势非凡,画家将佛教文化的深厚底蕴在画作中进行了完美的呈现。

相比于那些篇幅长,人物多的画作,画家对人数相对较少,或者在单一人物的刻画中也别具匠心。绢本《八仙》和纸本《八仙过海》,人物虽少,但却通过以着重刻画人物的不同动作与神态组合作为重心来体现人物的性格和特征,使作品人物更加丰满,更具神韵。创作者充分利用画卷空间来(删掉),实现了画面的对称与协调,在视觉上呈现一种平衡的美感。

纸本作品《老子出关》中,尽管画面只有老子和小童两人,但仍将画面的主体进行了充分的体现。老子坐于牛背之上,须发皆白,气宇轩昂;小童儿手握牵牛绳,肩负行李,神色喜悦。作者将道家思想充分融入画作之中,尽显道骨仙风。

综观赵君峰以仙佛为题材的工笔画作品,不难看出这些作品的共性,那就是具备浓厚的宗教色彩。画家在作品主题中着重突出佛教、道教的义理与主张,从这些作品之中亦可见其对于宗教学说的刻苦研磨和深入理解,若没有崇敬之心灵、自然之性情的作者是断不会绘出如此灵动自然,意蕴深刻之作品的。

画若其人。细观其以仙佛为题材的工笔画作,表象非凡,造化己极,足见君峰之高深境界和持守热爱。2015年9月,赵君峰与友人结伴游国际大都市香港,趁大家观赏摩天大楼,狂欢购物之时,他独自走进九龙繁华闹市中的黄大仙祠庙拜霭道家仙人黄初平。东晋黄初平虽为羊倌,但却聪慧,15岁遇仙指点修道成仙,后被引入香港,黄大仙祠成为香港人的精神庇护所。祠庙正殿巍峨庄严,金碧辉煌,庙内除供奉黄大仙画像外,还建有孔子殿、三圣殿,集儒、道、佛三教合一。足见画家赵君峰对仙佛的平日敬重和功底的阅历积累,不是“临时抱佛脚”的工匠,而且坚持在创作中不断提高技巧,在生活中寻求自己的绘画语言,他的画趣不在笔触刀痕和技巧运用,而是着眼自然与生活感受的统一,因而他笔下的仙佛人物没有矫揉造作,给人一种浑朴真实的审美感受,这也是他多年坚持的创作理念。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香港黄大仙也会成为君峰笔下又一生辉显灵的“神仙”。



临摹用心  文化遗产传承不泥古



“工笔”要义在工整,“写意”侧重承精神。在工笔画的传承历史中,当以晋唐宋为高潮时期,人物形象健康圆润。在赵君峰的创新意识里,民族文化是我们传承文化和文明的根,工笔画作为一种文化遗产,我们在传承中不能拘泥于古法古道,不能束缚我们的创作手脚,而是要从中吸收正确和合理的营养,既走进文化传统,又从容地从传统中走出来。

工笔画家要通承革之变。通的前提是继承,必须理解传统工笔画艺术的精髓,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有变革之勇,既跟上时代推陈出新,又不失传统工笔画的韵味。经常有求画的朋友对赵君峰的坚守很好奇,他说:“临摹仙佛仕女人物,创作工笔画精品,就是为了让祖国的宝贵文化遗产能够传承下去,能够向海内外传播人类文化遗产是我内心的追求。作为中国的工笔画画家,我是自豪的。”

在工笔画领域,赵君峰一直把传承文化遗产作为自己的任务和使命,他当每一次创作当作一次在自家“责任田”的“耕耘”,根据环境变化播种、收获,用责任和担当,专心做人作画。他对跟他习画的人说,再宏伟的工程,如果没有一砖一瓦的堆砌,只能是空中楼阁;再远大的目标,倘若没有一点一滴的努力,终会成为水中月、镜中花。要创作一幅成功的工笔画,与建设工程与实现宏大目标不无二致,要想创作精品,得到人们认可,就要集中精力,心中有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创作方案,孜孜不倦地一笔一划绘到底。在工笔画艺术的天地里,君峰可以说是下了大功夫的,接受各种自我严格的基础训练,积极参与社会创作实践,作为一个优秀的工笔画画家,他坚实的造型功底,训练有素的笔墨修养与技能,学古而不泥古,造型准确生动,在人物画坛流派纷呈、新旧不一的今天,其作品颇具清新之感。

专心创作方有成。赵君峰的工笔画作品中刻画了一系列成功的贤人逸士,作品将自然风景与人物风貌融为一体,深入画卷,仿佛置身其中,竹林清涧,曲径通幽。在这样的好景致中或伏案抚琴,书写绘画;或席地而坐,把酒赋诗,自在逍遥,奇乐融融。唐开元年间,诗人李白到山东与孔巢文、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在徂徕山竹溪隐居,即兴作诗,酣歌纵酒,被世人称为“竹溪六逸”。这一名扬千古的故事,是古今画家的创作源泉,存世之作不少,著名之作以名家张大千的国画《竹溪六逸》最为经典。

今天,赵君峰用工笔艺术创作了一幅《竹溪六逸》,虽然类别、风格与张大千的国画不尽相同,但工笔画给人的却是一种令人耳目一新,不同以往的感受。展开画卷,映入眼帘的是秀色可餐的风景,竹枝青翠、亭亭玉立,几块怪石夹杂其中,竹林旁则是一棵遒劲有力的古松,古松背后便是溪流与山涧,由近及远,所绘之物着色由深到浅,将画面的层次感极为合理地表现出来,形成了良好的视觉体验。画中六逸依次排列,整理卷轴者、对弈者、旁观者、溪水浣足者,画中六人或面露微笑,或低头沉思,或凝神观望,创作者用丰富的神态刻画,将人物的嗜好、习性一一体现。个性之外有共性,作品恰到好处地再现了当时的闲适与豁达,他们寄情山水林泉,桀骜不驯,放荡不羁,柴门蓬户,兰蕙参差,妙辩玄宗,尤精庄老,表现出了一种时代悠然自在的文化态度,再现出了画中人物追求的理想而浪漫的生活方式。整幅作品画面简洁,画风淡雅,主题鲜明,清新自然。

君峰的工笔画,注重从传统中吸取智慧,钟情于古典工笔人物画的气韵、用线、设色,并借鉴西画中严谨扎实的造型技巧,作品呈现出工整现代、细谨飘逸的风格。画好一幅作品,不仅要有全面的艺术修养、精到的笔墨技巧,更要有深厚的生活积累和真切的内心感悟,他用心对待生活,真情直面身边事物。细读其工笔人物画作品,勾线遒劲,设色雅逸,无论是现代工笔人物创作,还是古代工笔仕女,笔下的人物灵动鲜活,蕴之神韵,柔美大气,气质典雅,超凡脱俗,给观者带来一种美的艺术享受,使观者过目不忘。讲究线条美是传统中国画造型原则和审美取向。

君峰擅长古典女性的描摹刻画,用工笔画技法塑造出了传统四大美女,金陵十二钗等经典形象。他笔下的仕女人物形象,根植于传统文化和古典诗韵中,融汇了造型、色彩的现代观念,用线准确娴熟扎实,既有传统骨法,又有现代新趣。

传承遗产真创作,古韵今声情相通。作品《昭君出塞》中,昭君身披华丽长袍,薄纱掩面,手抱琵琶,回头深情一望,便将画中的主人公对故土难以割舍的心情充分体现出来。而行走于大漠之中,枯树和岩石再现了沙漠中的荒凉、破败景象。身后的长城、山川以及连成一串的大雁将边关的空荡寂寥体现地淋漓尽致,而这一切景象都与昭君此刻内心的孤独感相呼应,画面体现的黯然神伤之感令人动容。由此可见,赵君峰所刻画的女性不只注重于“形”的外在表现,更期望的是人物的思想与画作内涵“神”的真情流露。

《湘云眠药》是君峰作品中的代表作之一。《湘云眠药》出自《红楼梦》第六十二回《憨湘云醉眠芍药裀、呆香菱情解石榴裙》。果见湘云卧于山石僻处一个石磴子上,业经香梦沈酣。四面芍药花飞了一身,满头脸衣襟上皆是红香散乱。手中的扇子在地下,也半被落花埋了,一群蜜蜂蝴蝶闹嚷嚷的围着。又用鲛帕包了一包芍药花瓣枕着。只见万紫千红的芍药花丛之中,酒后的史湘云眠卧在一张青石凳之上,一把纨扇坠落于地。画家在画面中恰当地表现出了史湘云用醉态展示潇洒快直的性格和风情万种及婀娜之姿,使小说中的经典情节得以高度再现与还原。几十年来,君峰深入研习《红楼梦》,对经典著作中的经典女性形象情有独钟,笔下精绘的金陵十二钗都是对经典著作的高度还原,他不仅将十二位女子的特征尽数体现,还体现出人物的个性与嗜好,这使得人物更加传神,更具风韵。《昭君出塞》、《西施浣衣》、《貂蝉拜月》、《贵妃醉酒》等作品无不体现出古典美女的羞涩之美、淡雅之美与艳丽之美,楚楚动人间莫不展示着高贵的气质和文化魅力。



坚守无悔  创作精品弘艺不离宗




从事画艺的人很多,然而从事画艺的态度、目的各不相同。我从君峰身上感受到,他是一个衷心热爱工笔画创作的人,热爱便是他从事工笔绘画的根本。他在工笔绘画中找到了自己,表达了自己,实现了自己。

画画之人都认为自己热爱绘画艺术。我说的热爱是要像君峰一样带有虔敬心一般的热爱,而不仅是一时一种的兴趣。那些以取悦来获取荣耀,或以追逐时风求得一时之利的画家,不能说他们对画画没有兴趣,也不能说他们对画画缺乏悟性,遗憾的是他们没有虔敬心的热爱,只是把画画当成实现某种目的的手段。君锋老家邢台及周边的几个县市区,有庞大的农民工笔画大军,形成了全国闻名的产业区域。但他们大多数还停留在画画谋生的阶段,很难成长为称职的画家或画师,他们缺少的恰恰是君锋身上对工笔画事业和艺术虔敬心的热爱。虽然君锋亦是靠画画养家糊口,但他不会委屈自己的工笔画艺术,他的每一幅画都是发自内心的。

君锋对工笔画绘制工作的要求相当苛刻。他说他习画前期虽然深得老师的喜爱,也是同辈中比较出色的画工,独立创作,他不敢画太大的画,画一张画还真不容易,稿子起不好、不准确,会影响整个画的效果,每画一步都不能失败。作为生活在底层农村的穷孩子,购买绘画的纸、笔、颜料不仅不方便,支出也是家庭中的“重大项目”,他画画时尽量节省。

初见仙佛、古典人物的工笔画,许多人会觉得,画中的人物图像千篇一律,但看多了,又会发现仙佛的表情、动作其实很丰富生动,佛及供养人的表情动态以及服饰更是多姿多彩。仙佛、古典人物工笔画不是呆板规范的模式,从其丰富的表情上,能让人感受到他们内心的敬重、虔诚、喜悦、痛苦和快乐。

经过多年的潜心探索,君锋的工笔画既满足了传承传统宗旨的要求,又适应了当下时代发展创新的需要。工笔画向来有约定俗成的题材和标准画法,按照传统套路作画,容易显得模式化,难免会出现千篇一律而缺乏新意的境遇。随着新思想的不断渗透,中西方文化的不断交流与融合,使风格更多元,差异更显著。这对当代艺术家来说,“工”的艺术技法已经不仅仅体现在技艺上,他们追求的是更高的哲思、感动和意趣。在与古今文化潮流对话的同时,工笔画创作者既需要以古人为师、工于经典,又要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即以传统技法抒发时代情怀的作品。

美术理论家邵大箴认为,古代遗产有丰富的资源,可以吸收和运用。用传统的手法破当前的陈规,结合人们新的审美追求,传载新的观念,是创新的途径之一;破古代工笔传统的一些观念和技法,吸收非传统因素的新养料,是另一种有效途径。

这两种“古”“今”考量,都在当下的工笔画创作中有所体现,君峰的工笔画技法与前者是相符合的。君峰深谙传统艺术的美学价值,将传统艺术的形式内容转换成为表现当代生活的资源与原点。真正的艺术家往往描绘他所“感到”的事物,而非只是描绘他所“看到”的事物。他用这种状物摹形的能力,将工笔画的图像功能更好地发挥出来,通过建立一种与现代社会、现代生活相适应的新的图像符号系统,更为深刻地阐释现代生活的复杂意义。他的作品从功利性的主题脱离出来,用具有历史厚度与文化品质的图像与主题侧重体现当代人的精神世界。他将写意绘画的精神——文人文心、尽性畅神与中国工笔画的精神——尽心穷理、敬天畏命结合起来。无论写意还是工笔,都展现出个性创意,品味典雅气质,创造现代“经变”,在传统经典的基础上寻求新变。

传承不泥古,发扬不离宗。工笔画家赵君峰没有疏于“工”的提炼,在他的作品中,无论仙佛鬼怪、英雄美人、还是花鸟虫鱼、山水草木,都工整得当,缜密精细。他以一种尽善尽美、扎实进取的态度去创作,其新意在于以“工”提炼出作品所具有的文化精神并引导大众去正确理解,在审美的同时将画中精神融入自我精神。他的画作在弘艺创新中,体现了他修身养性、放松心灵的创作理念,对生活保持着探究的诚意和敬畏感。品读他的艺术作品,即使是生活浮躁的人也会放慢脚步,调整心态,付出时间,充满耐心地去欣赏。他对工笔画的精描细作,不只是因物象形,更是修身和静心。他提倡的精微之义,是对日常生活的细微关照,是对当下社会价值和时代精神的体现。

纳言敏行,笃诚谦和。君锋爱画画,也真诚地生活与学习,在画内功夫与画外功夫两方面虔诚地修习,是京城少有的靠自己作品说话的实力派画家。他的画路正,画风好,相信他会一直保持对工笔画艺术的这种虔诚的热爱,不断走向更高的境地。